標題: [重機知識] 認識機油
火狐狸 (火狐狸)
管理員

帖子 17
註冊 2016-5-10
用戶註冊天數 2931
發表於 2016-5-13 13:29 
123.241.115.242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機油基本知識
選購油品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買到假油;換言之
就是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油品。
真正正統誠實的油商一定可以提出產品真實性的佐證資料,例如在國內製造的油品,
商家就應有合法經銷通路所開立的出貨單或發票;國外進口的油品,
更是非有原產地證明(Certificate of Origin)不可,否則若無法提供任何有效證明,
則假油的可能性大增,標籤上所列的規範太容易造假,此類油品,建議各位少碰為妙,
以免得不償失。有了以上的基本認知,接下來就可依照個人需求,
選購最適合自己愛車的產品。以下說明,首先針對最常用的油品 – 機油做一簡略介紹。


機油(Engine Oils)
機油是用來潤滑引擎內部組件,欲選購合用的機油就必須先了解標籤上所列的各類規範,

諸如:

        黏度等級:以 SAE 字母開頭之說明,如: SAE 10W-40, SAE 5W-50 …等。
  • 品質等級:主要都是遵循國際級潤滑油認證組織
  • 如 ACEA,APIl ,ILSAC ,ISO等所 列之規範;
  • 另外尚有由各汽車製造廠所自行制定的規範,如 BMW、Mercedes Benz、VW…等。
  • 基礎油成分: 區分為礦物油(Mineral Oil)及合成油(Synthetic Oil)兩種。
  • 一般而言,產品上標示 Fully Synthetic 表示為全合成油;
  • 僅 Synthetic 或 Semi-Synthetic,則多半為半合成油;若無 Synthetic 之說明,則為礦物油。
  • 若僅就基礎油而言,合成油在潤滑及品質穩定度等各方面均優於礦物油,
  • 可列入採購油品時的參考,但需注意機油是由基礎油及[url=]添加劑[/url](Additives)參配而成,
  • 因此,評定機油品質,最終還是以國際潤滑油認證組織或車廠規範為主要基準。
  • 註: Synthesis = Synthetic = 合成油, 如 Green Oil Synthesis 。
      


                                                                  當

SAE黏度等級
引擎溫度低時,機油較為濃稠;引擎溫度高時,機油黏度則轉為稀薄。
因此,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特別依所在環境溫度之不同而制定
各種不同機油黏度等級規範,詳左圖所示:

左圖中,有 W 字體者(Winter),
表示為冬季使用之機油。
含W 及 – 者(如SAE 5W-50),
為全年度可用之複級機油(multi-grade oil);
否則即為單級機油(single-grade oil),如 SAE 30。
依台灣目前之氣候而論,
除非車輛製造廠有特別之規定,
否則最適宜且最為廣泛適用之機油黏度
應為 10W-40。[/url]




機油等級(規格)四行程汽油及柴油引擎國際級的潤滑油認證機構,
以 ACEA (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eens de l'Automobile,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及

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國石油協會)為主要代表。
ACEA 以歐洲地區生產之車輛為測試基準,然後再將機油分類分級;
API則以美國地區生產之車輛為測試基準,然後再以汽油車或柴油車用之機油分類分級。
各類分說明如下:
ACEA以兩個字元表示機油的類別及等級(如 A3)。
第一個字元為英文字母,表示機油的類類




如 A:汽油車機油、B:輕型柴油車機油、:與廢氣排放裝置相容之機油、E:重型柴油車機油);

第二個字元為數字(如 1、3、5、7或9),表示機油的等級,
通常數字越大者,機油的等級越高。

一瓶機油可以同時符合多種類別等級(如 A3/B3/C3),也就是說,某些機油可以同時適用於

汽油車/輕型柴油車或配備廢氣排放裝置之車輛。

查看 ACEA 機油等級



API

基本格式以兩個字元表示機油的類別及等級(如 SM)。
第一個字元為英文字母,表示機油的類別(如 S:汽油車機油、C:柴油車機油);
第二個字元亦為英文字母(如 A ~ Z),表示機油的等級。
對於S類汽油車機油而言,通常字母越後者,機油的等級越高;
但若是C類柴油車機油,則必須特別參考 API所列之說明。
一瓶機油可以同時符合兩類別等級(如 SM/CF),
也就是說,某些機油可以同時適用於汽油車及柴油車輛。
查看 API 機油等級
機油規格比較 ACEA vs. API


車廠認證

為了更加符合自家車輛的用油需求,亦或為了車廠自身的利益(綁規格),眾多製造廠,
如 BMW, GM, MERCEDES BENZ, TOYOTA , VOLVO 及 Volkswagen …等等
都有自己一套的油品認證標準。各家列舉項目繁多,且要求標準不一;
選購前,必須格外花費心思了解各規格間的差異及限制,
以免誤用而導致車輛損壞。


二行程引擎

早從 1988 年起, API 就已經將二行程引擎機油區分為以下3個等級:
API TA : 用於低馬力之二行程引擎機油,如 割草機及小型發電機。
API TB : 用於中等馬力之二行程引擎機油,如 斯庫達(scooters)、小型機車及鋸木機等。
API TC : 用於具性能性或較大馬力之二行程引擎機油。
而其他標準測試或認證機構,如 ASTM ( 美國試驗及材料協會 ) 及 ISO ( 國際標準組織 )

也分別制定了與 API 類似的等級規範,詳如下表:
APIASTMISO
API TATSC-1ISO-L-ETA
API TBTSC-2ISO-L-ETB
API TCTSC-3ISO-L-ETC
有鑒於引擎性能不斷提升,API TC 等級的機油已無法滿足現況需求,
因此 API 後來又增加了 API TC+API TC++ 兩個等級。
1994年,日本開始發展自己的認證組織,
稱為 JASO ( Japan Automobile Standards Organanisation, 日本汽車標準組織)。
二行程引擎機油亦區分為 JASO FA JASO FB JASO FC 等3個等級,
而最後壹個字母越大(後)者,同樣表示機油等級越高。
身為 國際標準組織的 ISO ,為了兼容歐美及日本等各類標準,
於是又公佈了一套新的標準:
ISO-EGBEGCEGD
JASOFAFBFC-
自此,二行程引擎機油的規格大致底定。



另外針對船泊用二行程機油

則是由 NMMA ( National Marine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國家船舶製造協會) 所制定,
目前的標準只有 NMMA TC W3 一種。


機油等級與規格

歐盟 ACEA 機油等級      


汽油/柴油車 機油等級(gasoline and diesel engine oils)A1/B1  
用於汽油引擎及輕型柴油引擎之機油,需具備低摩擦、低粘度且高溫及高剪力粘度(HTHS)測試值在 2.6~3.5 mpa.s 之間。
A2/B2
          2007 年以後取消此標準。
A3/B3
          穩定型油品,用於高性能汽油引擎及輕型柴油引擎,符合製造廠認可之延長換油里程(extended drain  intervals)
          ,具備低粘度、全年使用之要求,且符合引擎製造廠所定義之嚴苛使用情況。
A3/B4
           穩定油品,用於高性能汽油引擎及採用缸內直噴之輕型柴油引擎,同時可適用於A3/B3等級之油品。
A5/B5
          穩定油品,用於高性能汽油引擎及輕型柴油引擎,可延長換油里程(extended drain  intervals),
          需具備低摩擦、低粘度且高溫及高剪力粘度(HTHS)測試值在 2.9~3.5 mpa.s 之間。
          某些引擎有可能不適用此等級之機油。
          與廢氣排廢裝置相容之機油等級(Catalyst compatibility  oils)輕型柴油車C1
          穩定油品,適用於裝有三元觸媒轉化器(TWC)且含柴油微粒濾清器(DPF)之各類輕型柴油引擎;
          或是汽油引擎需要具備低摩擦、低粘度及低硫酸鹽灰、磷、硫磺(SAPS),
          其高溫高剪力黏度(HTHS)需高於2.9  mPa.s.。
          此等級之油品可延長DPF及TWC的壽命並有助於減少油耗,但須注意某些引擎有可能不能適用。
C2
           穩定油品,適用於裝有三元觸媒轉化器(TWC)及柴油微粒濾清器(DPF)之各類輕型柴油引擎;
          或是汽油引擎設計上已要求具備低摩擦、低粘度且能耐高溫及高剪力粘度(HTHS)測試值在  2.9以上。
          此等級之油品可延長DPF及TWC的壽命並有助於減少油耗,但須注意某些引擎有可能不能適用。
C3
          穩定油品,適用於裝有三元觸媒轉化器(TWC)及柴油微粒濾清器(DPF)之
          各類輕型柴油引擎或汽油引擎(汽油引擎沒有DPF)。
          此等級之油品可延長DPF及TWC的壽命,但須注意某些引擎有可能不能適用。
C4
          穩定油品,適用於裝有三元觸媒轉化器(TWC)及柴油微粒濾清器(DPF)之各類輕型柴油引擎;
           或是汽油引擎要求具備較低的硫酸鹽灰、磷、硫磺(SAPS)等物質,
          且油品的高溫/高剪力黏度(HTHS)必須高於3.5 mPa.s.。
          此等級之油品可延長DPF及TWC的壽命,但須注意某些引擎有可能不能適用。


重型柴油車(卡車 / 巴士)機油等級E4
          穩定油品,具備優異的潤滑、抗磨擦、低油泥及活塞清淨效果,
         推薦用於通過歐盟環保標準 Euro 1, Euro 2,  Euro 3 或 Euro 4  等配備污染防治控制系統
          且經常使用於非常嚴苛狀態下之重負荷柴油引擎。
         適用於沒有裝設柴油微粒濾清器(DPF)、部分含廢氣再循環系統(EGR)或含降低氮化合物(Nox)  之
         還原式觸媒轉換器系統(SCR)之各類重負荷柴油引擎。
E6
          穩定油品,具備優異的潤滑、抗磨擦、低油泥及活塞清淨效果,推薦用於通過歐盟環保標準
          Euro 1, Euro 2, Euro 3 或 Euro 4  
         等配備污染防治控制系統且經常使用於非常嚴苛狀態下之重負荷柴油引擎。
         適用於配備廢氣再循環系統(EGR)、柴油微粒濾清器(DPF)或含降低氮化合物(Nox)
        之還原式觸媒轉換器系統(SCR)之各類重負荷柴油引擎。E6 等級油品
        特別建議使用於裝設柴油微粒濾清器(DPF)或是設計已要求使用低硫含量(最大值 50  ppm)之柴油引擎。
E7
       穩定油品,具備優異的潤滑、抗磨擦、低油泥及活塞清淨效果,推薦用於通過歐盟環保標準 Euro 1,  Euro 2, Euro 3
        或 Euro 4  等配備污染防治控制系統且經常使用於非常嚴苛狀態下之重負荷柴油引擎。
      適用於多數配備廢氣再循環系統(EGR)及含降低氮化合物(Nox)之還原式觸媒轉換器系統(SCR)之
      各類重負荷柴油引擎, 但不包含裝設柴油微粒濾清器(DPF)之柴油引擎。
E9
       穩定油品,具備優異的潤滑、抗磨擦、低油泥及活塞清淨效果,推薦用於通過歐盟環保標準
        Euro 1, Euro 2, Euro 3 , Euro 4 或  Euro 5  等配備污染防治控制系統
       且經常使用於非常嚴苛狀態下之重負荷柴油引擎。
       適用於多數配備廢氣再循環系統(EGR)及含降低氮化合物(Nox)之還原式觸媒轉換器系統(SCR)之
       各類重負荷柴油引擎,  且可包含裝設柴油微粒濾清器(DPF)之柴油引擎。
       E9 等級油品特別建議使用於裝設柴油微粒濾清器(DPF)或是設計已要求使用低硫含量之柴油引擎。



美國 API 機油等級

汽油車機油等級SA ~ SH已停用。
SJ
     用於 2001 年以前的舊式汽車引擎。
SL
     適合所有正在使用中的汽車引擎, SL 級於 2001 年 7 月 1  日開始導入,
     並能提供較好的高溫沈積物的控制和節省燃油的消耗,
     有些 SL 級也通過國際潤滑油標準認證委員會的規格標準。
SM
     適合所有正在使用中的汽車引擎,抗氧化能力的要求,較SL級別提升2倍,降低積碳的產生,
     對凸輪軸抗磨耗能力的要求,較 SL 等級提升 25%。
SN
     API 最新規格,於 2010年10月開始啟用,與之前的規格比較,API SN 等級的機油
     必須進一步降低機油對廢氣排放控制系統的衝擊,強化對渦輪增壓器的保護
     以及允許使用於添加 E85 生質酒精之混合燃料引擎。
    (註: E85 代表燃料使用 85%的生質酒精與 15%的汽油,生質酒精主要由玉米所提煉而成。)
柴油車機油等級CA ~ CE
     已停用。
CF
     1990 年導入,適用於越野、間接噴射柴油引擎及其它柴油硫化物含量在 0.5 % 以上的柴油的引擎,
      可取代 CD 機油等級。
CF-4
     1990  年導入,適用於高速、四行程、自然進氣或配備渦輪增壓器的柴油引擎, 可取代 CD 級、 CE 機油等級。
CG-4
     1995  年導入,適用於重負荷、高速四行程引擎,且使用含硫量低於 0.5 % 的燃油。
      符合 1994 年的排放標準。可取代 CD 級, CE 級, CF-4 機油等級。
CH-4
     1998 年導入,適用於高速四行程柴油引擎並符合美國1998 年廢氣排放標準及使用含硫量低於 0.5 %  的燃油。
        可取代 CD 級、 CF-4 級、 CG-4 機油等級。
CI-4
     2002年導入,適用於符合美國2004  年廢氣排放標準之高速四行程柴油。
       對於配備廢汽再循環系統(EGR)的車輛,CI-4 機油可有效維持引擎的穩定性,
       並適合使用含硫量低於 0.5 % 的燃油。
       可取代  CD 級、 CE 級、CF-4 級、 CG-4 及CH-4 機油等級。
CJ-4
     2006年導入,適用於四行程引擎,符合美國 2007 年高速公路廢氣排放標準。
       CJ-4 機油經特殊合成,可與最高含硫量 500 ppm (重量 0.05%) 的柴油ㄧ起使用。
       然而當此機油與柴油含硫量超過 15 ppm (重量 0.0015%)ㄧ起使用時,
       則可能影響廢氣後處理系統的耐久性及縮短換油週期(里程)。
       對於配備柴油微粒濾清器(DPF)及採用較先進的廢氣後處理系統車輛而言,
       CJ-4 機油可有效維持廢氣排放控制系統的耐久性,保護觸媒轉換器,防止柴油微粒過濾器(DPF)阻塞、
       引擎磨損、活塞積碳,維持機油高低溫的穩定性及油泥控制,避免機油氧化增稠、
       起泡以及因剪力作用而喪失機油黏度。
       可取代 CI-4 、 CI-4 PLUS、 CI-4、CH-4、CG-4 及 CF-4 機油等級,
       為目前最高等級柴油引擎機油。CJ-4 機油若與含硫量超過 15 ppm 的柴油ㄧ起使用,
       則請洽詢該引擎製造廠是否應調整引擎換油週期(里程)。

機油規格比較 ACEA vs. API

等級VW 500 00


VW 機油等級

汽油引擎機油等汽油引擎所用之複級機油。SAE 黏度等級為 5W-X 或 10W-X ( X 表示可能之數字,
例如 30, 40, 50 或 60)。為舊機油等級,適用於VW 車型年 2000年以前之汽油引擎機油及部分柴油引擎,
已被等級 502 00 所取代。

VW 501 01
      舊等級,適用於VW 車型年 2000年以前之汽油引擎機油及部分柴油引擎,已為等級 502 00 所取代。

VW 502 00

      取代原 VW 501 01 及 500 00 機油等級,但此機油等級僅可使用於汽油引擎。

VW 503 00

      符合WIV(延長換油週期)之長效型汽油引擎機油,以 ACEA  A1 為此等級機油之基礎,
       機油黏度為SAE 0W-30 或 5W-30,最大換油週期為 30000 公里 / 24 個月。
       可適用於AUDI S4,但不包含 Audi RS4, Audi TT, S3 及 Audi A8 6.0 V12 等
       馬力超過 180 bhp 之引擎。
VW 503 01
      符合WIV(延長換油週期)之長效型汽油引擎機油,專門為 Audi RS4, Audi TT, S3
      及 Audi A8 6.0 V12 等馬力超過 180 bhp 之引擎所設計,以 ACEA A1 為此等級機油之基礎,
      機油黏度為SAE 5W-30,最大換油週期為 30000 公里 / 24 個月。
      目前已被 VW 504 00 機油等級所取代。
VW 504 00
      符合WIV(延長換油週期)之長效型汽油引擎機油,取代 VW 503 00 及 VW 503 01 機油等級,
      適用於符合歐盟四期環保要求之汽油引擎。
      柴油引擎機油等級VW 505 00
      VW 最早之柴油引擎機油等級,以 CCMC PD-2 為此等級機油之基礎,
      機油黏度 SAE 5W-50、10W-50/60、15W-40/50及 20W-40/50,
      機油蒸發損失不得高於13%; 黏度為 SAE 5W-30/40及10W-30/40 者,蒸發損失則不得高於 15%。
      適用於 VW 集團 車型年2000年以前生產之柴油引擎,2000年以後之車型,
      則已改採用 500 01, 506 00, 506 01 及 507 00 等機油等級。
VW 505 01
       專門為 VW 採用""單體邦浦噴射系統""(Pump-Duse)柴油引擎所開發之機油,
      以 ACEA B4 為此等級機油之基礎,最大換油週期為 15000 公里 / 12 個月。
      配備單體邦浦噴射系統之柴油引擎(PD engine)務必使用此等級或 506 01、507 00 等級之機油,
      以避免損傷單體邦浦。
VW 506 00
      符合WIV(延長換油週期)之長效型柴油引擎機油,機油黏度為 SAE 0W-30,
      最大換油週期為 50000 公里 / 24 個月,機油更換時機以儀表服務指示燈顯示之。
      此機油等級不適用於採用單體邦浦噴射系統之柴油引擎(PD engine)。
VW 506 01
      符合WIV(延長換油週期)之長效型柴油引擎機油,最大換油週期為 30000~50000 公里 / 24 個月,
      機油更換時機以儀表服務指示燈顯示之。適用於採用單體邦浦噴射系統之柴油引擎(PD engine)。
VW 507 00
       符合WIV(延長換油週期)之長效型柴油引擎機油,除了 V10、R5 引擎及 VW 未配備 DPF 之商用車外
      (使用 506 01),幾乎適用於所有 VAG 集團 2000 年以後生產之柴油引擎,
      涵蓋單體邦浦噴射系統之柴油引擎(PD engine)。


機油黏度

機油黏度與引擎的工作環境與使用狀況息息相關。當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若機油黏度過高,
則機油可能因流動性過差而無法被適當輸送至各部組件潤滑,甚至無法啟動引擎;
反之,在較炎熱之地區-如台灣,夏季時引擎常處於重負荷、高轉速或市區車輛停停走走情況下,
此時若機油黏度過低。則機油可能因熱過稀而無法適當附著在組件上潤滑,
因而同樣導致組件磨損或損壞。因此,依時因地採用正確黏度的機油,實為至關重要。

機油黏度等級

機油黏度目前世界各國皆以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簡稱 SAE)
所制定的 SAE J 300為標準, 此規範以引擎的低溫及高溫工作狀態為主要的標示重點。
低溫時,測定機油的低溫啟動能力(Cold Cranking)及低溫泵送能力(Cold  Pumping),
確保在特定溫度時的機油黏度足以啟動引擎並可被機油泵浦適當的壓送到各部組件潤滑,
符合該測試黏度者,則以該黏度等級加上 "W"  字體標示,如 SAE 10W。

高溫時,則以100°C  時的運動黏度(Kinematic viscosity)以及150°C 時的高溫高剪應力(HTHS)黏度為分級基準,
符合該黏度範圍者,則直接以該黏度等級標示,如 SAE 30、SAE 40等。


單級(mono grade)
        機油一瓶機油若僅有前述標識低溫(SAE 10W)或高溫(SAE40)時的黏度,
        我們稱之為單級(mono grade)機油。

複級(multi-grade)機油單級機油目前除了少數工業或特殊柴油引擎外,
        已甚少使用,取而代之的,則為眾所周知的複級機油。
       複級機油必須同時滿足機油在低溫及高溫時的不同需求,符合者,
        則將低溫與高溫時的黏度等級同時標示,
        如 SAE 5W-30、SAE 5W-40、SAE 10W-40、SAE 10W-60 …等等。


SAE J 300 黏度等級SAE J 300 規範各黏度等級在特定溫度下應有的黏度基準如下:
SAE J300 黏度等級
            SAE
            黏度等級
            
低溫區高溫區
            

Cold Cranking


            

低溫啟動能力


            
            

Cold Pumping


            

低溫泵送能力


            
            

100°C Kinematic viscosity


            100°C  時的運動黏度
            
            150°C HTHS
            150°C  高溫高剪應力黏度
            
            

Maximum


            指定溫度下,黏度不超過:
            
            

Maximum


            指定溫度下,黏度不超過:
            
            

Minimum


            

黏度不低於


            
            

Maximum


            

黏度不超過


            
            

Minimum


            

黏度不低於


            
cP°CcP°CcStcStcP
0W6,200-3560,000 -403.8--
5W6,600-3060,000 -353.8--
10W7,000-2560,000 -304.1--
15W7,000-2060,000 -255.6--
20W9,500-1560,000 -205.6--
25W13,000-1060,000 -159.3--
20- -5.6<9.32.6
30- -9.3<12.52.9
40- -12.5<16.32.9 (0W-40, 5W-40, 10W-40)
40- -12.5<16.33.7 (15W-40, 20W-40, 25W-40, 40)
50- -16.3<21.93.7
60- -21.9<26.13.7
黏度選用有些人誤解,以為機油黏度越高越好,實則不然。
汽車製造廠在車輛出廠前都會根據其自身引擎設計以及外在氣候因素提供機油建議黏度,
例如 SAE    10W-40、5W-40、5W-30、0W-30..等等。選用黏度時,應以製造廠建議為基準,
而後再依個人使用習慣微幅調整。
目前因節能減碳之故,新 款式車輛多半建議採用較稀薄的機油,以節省能源,
原本建議黏度為 10W-40者,可能已改為 5W-40 或   5W-30等。
大體上,同一家機油廠牌所供應的油品,若基礎油與添加劑的配方等級相近,則黏度越低者越省油,
但引擎噪音可能變大;反之,機油黏度越高者越耗油,但引擎噪音可能較小,
長時間高溫或重負載時, 引擎較為有力。
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另一與機油黏度有關者,為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
機油黏度指數以 100 為基準,指數越高者(如 150  以上),
表示機油的黏度越不容易受到溫度影響;換言之,意即 機油較具有抗高溫的能力。
添加高黏度指數的機油,引擎在高溫時的潤滑效果明顯穩定許多。

工業用潤滑油黏度

ISO 黏度等級(ISO VG)工業潤滑油的黏度通常以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簡稱 ISO)所制定的 ISO 3448 為標準,此標準以40°C 時的運動黏度為標示基準,標示黏度通常可有10%的誤差範圍,如某潤滑油40°C 時的運動黏度為31mm2,則該油之黏度即為 ISO VG 32。
潤滑油油黏度對照表車用機油、齒輪油與工業用潤滑油對於黏度的標示方式稍有差異,欲比較或了解各黏度等級之關係,則請參考左圖之標示。
機油添加劑(Additive)機油添加劑是一種可溶解於基礎油的物質,添加於基礎油(base oils)後,
可以顯著提升並改變潤滑油的化學及物理特性。



改變化學特性的添加劑
  • 清淨劑(Detergents)
  • 驅散劑(Dispersants)
  •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
  • 抗磨耗添加劑(Anti-Wear Additive)
  • 抗腐蝕添加劑(Corrosion inhibitors )
改變物理特性的添加劑
  • 機油黏度指數調節劑(Viscosity index modifier )
  • 流動點調節劑(Pour point modifier )
  • 磨擦特性調節劑(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modifier)

清淨劑(Detergents)
       清淨劑主要用來保持引擎內部組件的清潔,
       尤其是可以清除高溫組件(如活塞環)附近於燃燒過後所產生的碳粒雜質,
       避免污垢囤積而影響引擎性能。
       此外,清淨劑的鹼性屬性亦可中和燃燒後的酸性物質,
       減少可能腐蝕引擎內部組件的可能性。
       酸鹼中和過程:

驅散劑(Dispersants)
       驅散劑的主要功用是將固態及液態雜質(例如 灰塵、水、燃燒產品及氧化物…等)驅散,
       避免雜質聚積而阻塞油道或是影響潤滑系統的運作。
       不論是固態或液態雜質,驅散劑都會先將其包覆隔離,
       然後懸浮於機油,待機油流至濾清器時,再由機油濾清器吸收。
       以下圖示,分別顯示固態及液態雜質為驅散劑包覆的過程。

固態雜質 :
液態雜質 :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
      一般來說,在高溫及含有氧氣的情況下,潤滑油即有逐漸老化的趨勢(氧化)。
       此類現象,更可能因為機油中含有燃燒後所產生的帶酸物質或其它不明金屬雜質而急遽加速惡化。
       一旦機油開始氧化,各類的雜質,
       諸如膠質、樹脂及油泥等無法溶解於機油的物質便會開始沈澱堆積,嚴重影響系統運作。
       雖說機油老化勢不可免,但在添加抗氧化劑以後,確實可有效減緩油品老化。

抗磨耗添加劑(Anti-Wear (AW) Additives)
      借由適當的抗磨耗添加劑,即有可能在兩金屬表面間形成一層極薄的潤滑油層,
      避免金屬直接摩擦而造成磨損。

極壓劑(Extreme-Pressure Additives)
      現今的極壓劑及抗磨耗添加劑等作用在
      金屬表面間的磁性物質多半是由鋅、磷或硫磺等混合製成。
      極壓劑不僅只使用於機油,在其它各類機械組件的潤滑油中,
      諸如變速箱,發動機,液壓系統及金屬加工油等,到處可發現它的身影。
      其作用方式與抗磨耗添加劑相似,都是附著在金屬表面間形成薄層油膜,避免金屬直接磨擦。

抗腐蝕添加劑(Corrosion inhibitors )
      一般而言,腐蝕就是發生在金屬表面的一種化學現象。因此,只要隔絕金屬表面與酸性物質的接觸,
      就可避免腐蝕的發生。抗腐蝕添加劑正如同極壓劑般具有磁性,可形成保護膜,防止腐蝕。

調節劑(modifier )
      藉由使用黏度指數調節劑(viscosity index modifier),可以有效的改變機油的黏度特性,
      並將單級機油,如SAE 10W 轉變為SAE 10W-40 複級機油(multi-grade oil)。

有關 黏度與溫度(Viscosity-Temperature) 的調節劑以比喻的方式來說,
       此類調節劑的分子結構非常長,就如同纖維一般。
       溫度低時,分子收縮,因此也相對的降低機油內部的阻力,機油不致變的過於濃稠;
       溫度高時,分子膨脹而變得較為寬鬆,所形成的網狀結構可以有效減緩機油的流動速度,
       機油因此不會太快轉為稀薄,機油黏度較為穩定。

有關 剪應力穩定度(Shearing Strain Stability) 的調節劑在高溫高轉速的情況下,
       機油在潤滑某些組件時承受極高的剪應力(如引擎的活塞環部位),
       此時,黏度指數調節劑的長分子有可能遭受徹底破壞,因而減損了機油的黏度。
       一旦分子被破壞,機油黏度便會永久改變,而再也無法提供引擎最適當的潤滑。
       機油高溫剪應力的穩定度主要取決於黏度指數調節劑品質的好壞。

流動點調節劑(Pour point modifier )
      在低溫的狀況下,即便是液態的機油也會因分子收縮阻力過大而無法流動,
      流動點事實上就是在測定液體可以開始流動的最低溫度,一般以攝氏 ℃ 表示。
      添加流動點調節劑主要在降低機油的流動點,避免因氣候過於寒冷而無法發動引擎。

磨擦調節劑(Friction modifier )
      在滑動速度較低的潤滑部位,當負荷增加溫度增高時,若油膜厚度不足,
      金屬面間會產生顫抖滑動的現象,因此需要加入磨擦調節劑以減少磨擦。
      磨擦調整劑與抗磨耗及極壓添加劑相似,也是屬於極性物質,能在金屬間形成薄膜以減低磨擦。